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噬梦人第37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52章

  2219年12月5日。夜间11时28分。台湾北海岸。第12号生化人制造工厂。

  光影重现。

  仿佛一扇虚幻的、穿透了不明空间的窗口,播放器[1]将梦境投射于一旁直立梁柱的混凝土表面上。

  一个枯坐于室内一角的中年男子。

  牢房般的密闭隔间。质地灰败的光自顶端倾注而下。(镜头拉近。)男人十分瘦削,四肢几乎仅存枯骨,显然有病在身。(镜头横摇。)他苍白的小腿上有个明显的烂疮。痂皮、脓头与鲜红色血冻共生于坏死的黑色组织之上。无数蛆虫们彼此攀附吸食。

  然而他神情呆滞,面无表情。

  男人随即被带往另一处囚室。

  不,那并非囚室。那是另一处行刑地。(镜头横摇。)男人被安置于诊疗椅上,肢体与头颅均固定于金属器械束缚下。另一侧,隔着陈旧玻璃铝窗,十数名家属、执法者或官员之类的相关人员正静默观看行刑。

  行刑者手持针筒,将药剂注入男人手臂静脉中。

  男人呆滞的神情突然一变。仿佛原先身体自有的协调瞬间灭失,他的脸部肌肉向单侧歪斜,左右两只眼瞳被分别扯向相反方位。他的身体剧烈颤抖,口中发出鬼兽般的凄厉哀鸣。

  出乎意料的是,那哀鸣不仅来自男人。

  一个女人崩溃了。

  席间的女人号叫起来。(镜头转向女人。拉近。)她躯体瘫软,滑下座椅。她的秀发批散于椅面,无血色的面容如拧毛巾般痛苦扭绞着。

  眉头一松。女人随即昏死,失去意识。

  (画面定格。)

  (混凝土墙面上,窗口冻结着梦境的风景。)

  男人cassandra站起身来。“这是用以植入于你的梦境内容。”他看向k,“梦境a。‘弗洛伊德之梦’之中,第一个梦境的部分场景。准确地说,最后场景。”

  “这是‘弗洛伊德之梦’的一部分?”

  “是。但只是一小部分。”

  “不可能。”k反驳,“我对这样的梦毫无印象——”

  “你必然毫无印象。因为你被植入于先,而后又被迫遗忘于后。”

  “什么意思?为什么会被迫遗忘?”

  “因为在你被植入梦境a之后,我们直接让你死过一次。”

  “死过一次?”

  “稍安勿躁。”男人cassandra回身坐下,“这有些复杂。首先,用以植入于你的‘弗洛伊德之梦’——亦即是过去我所自制,专用于‘创始者弗洛伊德’项目的实验梦境;确实是个复杂而庞大的梦境。它由各式彼此相异的许多梦境片段剪接组合而成。

  “对于这点,想必你也并不意外。”cassandra稍停,“但‘弗洛伊德之梦’绝非杂乱无章。换言之,我们使用的梦境素材虽多,但成品‘弗洛伊德之梦’的结构却相当清晰。它共由13段单元梦境所组成,序号分别为梦境a、梦境b至梦境m。

  “基本上,每段单元梦境叙述一种人生情境。换言之,其中每段单元梦境都等同于一个人生。举例而言,”男人指向墙面,那凝止的梦的窗口,“梦境a所描述的,就是一个监听者的人生。”

  “监听者?”

  “是,监听者的人生。梦境a的主人。第一人称。”黑暗中,男人cassandra的声音扁平而无情绪,如玻璃般冰冷透明,“监听者a,东德萨克森邦人,1953年生,1980年进入东德政府辖下特务机关史塔西受训,同年受训结束,奉派柏林。1982年,东德当局怀疑将领hessler涉入反政府活动,意图整肃,遂派令监听者a开始监控hessler——通过远距窃听设备,对其住家进行监视。但结果并未发现任何反政府活动之证据。过程中,监听者a爱上了hessler的美丽妻子nastassja……

  “将领hessler与夫人nastassja自小相识,青梅竹马,婚后育有一子一女,夫妻和睦,感情甜蜜。然而愈是甜蜜,监听者a愈是无法忍受。嫉妒与痛苦啮咬着他。1983年10月,a意外获知线报,指称将领hessler另有一情妇。经布线跟监,1983年12月,a取得hessler与情妇通奸之证据;随即将证据提供给夫人nastassja。

  “东德政府当局下令立即逮捕hessler。监听者a以此一通奸证据为饵,配合侦讯技术与刑求等,软硬兼施,意图诱使nastassja供出其夫涉入反政府活动之内容。三日后,nastassja精神崩溃,遂出卖其夫,并引导相关人员至柏林城郊某老旧公寓内(该反政府组织之情报据点)搜出相关物证。至此,将领hessler罪证确凿,惨遭处刑。1984年2月18日,死刑执行。”男人cassandra稍停半晌,“你刚刚所看到的,就是梦境a的最后场景……”

  “处决hessler?”

  “是。席间昏厥的女人正是nastassja。”

  “所以,这是那个监听者a的梦境?”

  “可以这么说。但当然,更准确的说法是:这是个‘监听者a第一人称观点’的梦境。”

  k稍作思索。“所以,‘第一人称’指的是,在被植入这段梦境时,我认同于那‘监听者a’的角色?”

  “是。”男人cassandra颔首,“你有着‘监听者a’的身份认同。换言之,于梦境植入后,你就是他。你经历了他的人生。你亲身体会了他的爱,他的恨,他的心计,他的阴暗,他的嫉妒与痛苦……”

  “不对。这有问题。你刚刚说,”k问,“像这样的梦境——梦境a、梦境b、梦境c,一直到梦境m,共13段梦境组构了‘弗洛伊德之梦’?”

  “是。”

  “我被你们植入了13个彼此相异的人生?”

  “简单来说,是。”

  “怎么可能?”k提出质疑,“首先,我对这样的情境毫无印象……况且,如果你们确实对我植入了13个彼此相异的身份认同,那么我现在的身份认同是怎么来的?13个相异人生,如何不造成混乱?”

  “有道理。”男人cassandra胸有成竹,好整以暇。他弹了下手指。清脆的爆响在空间中回荡,“所以我才说,关键就在‘逆镜像阶段’。

  “如我所述,”cassandra解释,“根据daedalus zheng的‘逆镜像阶段’假说,于婴幼儿时期依据‘镜像阶段’原理逐步成形的自我,将在死亡时瞬刻解体,还原为无意义的感官碎片串流。也因此,我们根据这样的假说制作了包含13个人生的‘弗洛伊德之梦’。

  “重点在于,由梦境a、梦境b而至梦境m的13个人生里,于相邻梦境之间,我们插入了12个‘模拟死亡’作为分隔。”

  “‘模拟死亡’?”k感到疑惑,“那是什么?模仿‘死亡’的状态?”

  “正确。”男人cassandra颔首,“我们制作‘模拟死亡’之类神经生物包裹,将此一类神经生物植入你的中枢神经。于模拟死亡执行时,尽管身体器官运作如常,但你的大脑将受到讹骗,误以为身体已然死亡,生命已然终结。彼时,你的中枢神经系统将自动导入‘逆镜像阶段’——‘自我’解体,人生还原为无数感官经验之破片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