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二章归程(1 / 2)





  他见杨青山半晌没说话,忍不住望了那人一眼,却发觉对方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:“杨老师,”他试探地问:“怎么了?”

  “没什么,”杨青山忽而笑了:“只是万万没想到,夏帅这样的人,阎罗将军啊,北境的万里长城,一辈子手起刀落,楚裕朗,朱信,北俞,数不清有多少人折在他的刀下。还有崔帅,大兴王朝的第一先锋将,出兵疾如箭,无人能挡其锋,领兵十几年意气风发,鲜有败北之时。”他抿了抿嘴,忽而极轻极轻地笑了一下:“这样的两个人,竟也会有情吗?”

  “那又如何?”何立笑着望向他:“毕竟肉体凡胎,人之常情嘛。”

  “也对,”杨青山笑道:“他们也是肉体凡胎,人之常情,有也是寻常。”

  何立本来很想问他,他们两个男人在一起过了一辈子,寻常人都说有伤风化,当年的弘熹皇帝对两位将军宠幸之至,为免世人非议也把这事瞒下了,从未与后人言语。你呢?你难道只是慨叹将官无情吗?

  可他并没有问出口:一直以来面对杨青山时他都极为小心翼翼,断然没这个胆量。

  “你也该回京城了,”杨青山丝毫不知道这人心底百转千回的怅惘,依旧自顾自地说:“你爹不是让你半个月之内启程吗?耽误太久了不好。”

  “不急,”何立垂下眼睑:“我还能再陪你几天。更何况,”他咬了咬嘴唇:“之前我杀了人,本就想着等你恢复一些了,我就去武威县城官府。”

  杨青山一愣,忽而被自己呛了一下,顿时咳嗽不止。

  “你当心一点,”何立赶忙端给他一杯水,拍着他的背帮他顺了顺:“伤口还没拆线呢,这是干什么。”

  杨青山瞥了他一眼,只看见了那人满目的关切。他不由得多递了些目光过去,想从那人眼里看出些别的东西,恐慌也好愤懑也罢。可半晌过去,他却什么也没看出来。

  这孩子啊。杨青山想:这么多天了,他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绪在这里照顾我的呢?

  或许是我话说得太重。杨青山心里忽而有些自责:当时怎么想的,干嘛非要跟他过不去?

  “你去官府干嘛?是要去领赏吗?”杨青山沉默了片刻,理好了心绪,而后故意逗他:“不过话说回来,你也没留个凭证,怎么跟人家证明那些匪徒是你杀的?”

  何立愣在了原地:“不是,我不是。”

  “行了,”杨青山伸出左手去戳了一下何立的脑袋:“脑子白长了。”

  何立如梦方醒,觉得实在自责:之前他一直忙于学业,如今在很多事上的确是太欠思虑。

  “既然来了海军学院,除非日后做教员,否则你这辈子手上不会干净。”杨青山的语气倒是平淡得很,就像在叙述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:“可是你得知道什么人该杀,什么人不该杀。别人的命握在你手里,你的命也被别人握在手里,生杀之事,必得三思而后行。将来有朝一日海上枪炮相对,你要去杀敌,要去炸毁敌方的军舰。你手上会满是鲜血,但你不得不这样,因为你得用你自己的残忍换得家国的安定,换得身后千万百姓的太平。”他深深望了何立一眼:“一方慈佛,一方修罗,这就是咱们军人的宿命。”

  “可我不想做军人,”何立低头嘟囔着:“我想回去经商,去接管家业。”

  “胡闹。”杨青山瞪了他一眼:“既然来了海军学院,最好别有什么别的想法。”

  “哦。”何立极不情愿地应道。

  “旅顺和威海两地的海军基地已经在建了,朝廷也有意多购置些舰艇。你们以后都是咱们大兴海军的栋梁,得是个有担当的。”杨青山兀自说着,他记得当年自己读书时自己的老师也正是这般告诫自己:“如果将来有朝一日成了舰长管带,一定要记着,要有军人的骨气,舰在人在,舰毁人亡。”

  何立听得迷糊,只当作寻常教诲来听的。他觉得有些新奇:之前无论是在船政学堂还是海军学院,他学的都是些专业的知识,没有人会告诉他这些。

  可杨青山不一样,传道授业解惑,这人都做齐全了。

  “舰在人在,舰毁人亡。”杨青山眯起眼睛:“这还是当年我在西洋读书时有个洋人老师告诉我的。一旦有战事,西洋的海军将官也都是这么做的。”

  “那你当初从西洋回来,为什么不直接做一个海军将领呢?”何立问。

  “海军将领只能决定一军一舰的行程,”杨青山说得毫不犹豫:“可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。”

  更重要的事情?何立皱起了眉:就是别人众口相传,甚至连你也经常说的你当年的谋反吗?

  何立忽而觉得很气愤: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凭着杨青山的才能,如今一腔抱负难得施展,实在是委屈了他。这人不像自己,他原本该在朝堂上纵横捭阖,或是在战场上与枪炮军马为伴。无论如何,他绝不该和自己一起在大西北的县城里亡命天涯。

  心绪百转千回,最终竟奇异地转到了对这人本身的怨恨之上:这人可真是的,好好的祖上传下来的爵位不要,干嘛非得谋反呢?如果不是因为当年那场祸事,他现在定然还是那个位高权重的北安侯。就这么贪心不足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