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8节(1 / 2)





  身后传来声轻笑:“琼儿可记下了?”

  甄琼只想把脑袋扎进竹枕里。被“教育”了一晚上,就算大部分时间都挺快活的,还是让人筋骨酥软, 头晕目眩。这事儿能怪他吗?放大镜和望远镜原理也差不了多少, 谁知道还会扯出禁令?唉,刚才就不该一时大意, 说出想看天子长相的混话……

  见他这半死不活的模样,韩邈笑了出来, 在那光裸的颈子上吻了一吻:“以后心里想什么,提前跟我说一声。钱赚少了无妨, 惹上事儿就麻烦了。”

  “钱赚少了”这四个字可比什么都管用!甄琼立刻应了声:“我记下了。”

  一想到好好一个眼镜铺都差点被他搅黄了,甄琼也有些后怕。唉,这大宋也太复杂了, 赚钱的事儿, 还是交给韩大官人更稳妥些。

  见他应了,韩邈也不再追问,继续帮他擦身。不多时,粘糊糊乱七八糟的东西擦了个干净,身上刚一清爽, 甄琼的眼睛又耷拉了下来,头也埋的更深了。

  眼瞅着人就要昏睡过去,韩邈突然问了句:“琼儿是怕面圣吗?”

  “嗯?”甄琼迷迷糊糊嘟哝了一声。

  “为何不让沈括禀明你的功绩?”韩邈总觉这事儿有些古怪,忍不住还是要问问。

  “……你懂天文吗?”甄琼没头没尾的反问道。

  “不懂。”韩邈数算是不差,天文却当真一无所知。

  “我也不懂。”甄琼闷闷道,“才不去司天监,才不制望远镜,我是学造化的,不是光……呼……”

  最后尾音,变成了个细小的呼噜声。还真是怕御前出丑啊?韩邈失笑,展臂把人揽回了怀中。

  ※

  “一路车马劳顿,太婆身子可还好?”今日是祖母和韩遐抵京的日子。韩邈早早就守在了城外,见到家中的车马,立刻迎了上去。

  “好!好!只几日路,老身还能受的住。也亏得遐儿安排妥当。”韩老夫人都有半年没见到大孙儿了,此刻见到人,拉着他的手不愿松开。从安阳到东京,才几天的路,对于经常进山拜神的老太太而言,确实不算什么。韩遐还是个细心的,一路上打尖住店,照顾妥帖,丝毫没有遭罪。

  韩邈顺势看了弟弟一眼,笑道:“遐儿当真是长大了,行事也干练了。”

  这半年,也是韩遐坐镇安阳,才让西韩的根基不乱。这一路上又安安稳稳护着祖母,当真能称一声妥当。

  韩遐面上微红:“这些都是小事,阿兄在京中奔波,才是辛苦。若无阿兄,我此刻也不得进京……”

  连韩遐自己也没想到,他竟然能够进京应试,这可比在相州本地要稳妥太多了。之前忐忑,在听到这消息后,也烟消云散。阿兄为了他,当真是操劳不少。

  “自家兄弟,何必客套?”韩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。叙完了话,兄弟俩分别骑上了马,护着老夫人的马车,缓缓进城。

  上次前来东京,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。韩老夫人连车帘都不掩,倚在窗边,观瞧东京风物。时不时还感慨两句,直说比当年更显繁华。韩邈自然也凑趣的介绍各处景致,让老夫人听个连连点头,感慨万千。

  如此边走边看,一直过了汴河,韩遐才觉出不对,赶忙问道:“阿兄,宅子不是在阊阖门外吗?”

  韩遐年幼时,也曾在东京住过些时日。这显然不是去阊阖门的路,倒像是要拐去城南的广利门。难不成走岔了?

  韩邈笑道:“那宅子靠着州西瓦子,太过吵闹。我在城南买了个新宅,你和太婆都住这边,也幽静些。”

  韩老夫人也听到了这话,不由喜道:“城南,可是祐神观附近?当年我和你太爷,也曾在观中许愿,端是灵验。”

  祐神观可是东京几大道观之一,分东西两座。东侧的道观多为假山园林,僻静清幽,只供道人静修。西侧则是大殿重檐,数不清的观阁临湖而建,信众数不胜数,香火极是鼎盛。

  韩邈笑道:“正是湖畔,能遥望祐神观,景色殊为秀丽。将来遐儿娶妻,也可住在此处。”

  这话倒把韩遐闹了个脸红,韩老夫人笑得更开心了,连连称赞韩邈心细。又走了一刻多钟,三人才来到了新宅。这也是个两进的院落,主院带个小小花园,看着跟原本的宅邸也差不多。但是绕过旁侧影门,隔壁还有一个更大的院子,有亭台湖泊,望楼竹林,屋舍也修得精致,是个让人心清神爽的好去处。

  韩老夫人见到这院子,就笑道:“这院落好,新妇娶来了,一定喜欢。”

  韩邈也笑道:“太婆说的是。我这些日选了两家合适结亲的,还得太婆挑出个好的。”

  “当真!”韩老夫人两眼一亮,“可是官宦人家?”

  “一个任杭州推官,一个为礼部郎中。官虽不大,品性却好,都是清白人家。待太婆选中了,我就去请媒人递庚帖。”韩邈对于弟弟的事情,还是极为上心的。他们现在的身家,攀附高官反倒不好。不如选个知书达理的闺秀,能与韩遐琴瑟和鸣就好。韩遐模样不差,家资又丰,等考中了进士,就当真是良配了。

  听到这话,韩老夫人高兴极了,也不管韩遐那副羞窘模样,直让韩邈仔细说来。刚刚到家,又岂能让祖母劳累?韩邈笑道:“这些孙儿都命人写了出来。太婆还是先歇歇脚,用个饭,等精神好了,再细看不迟。”

  哄着祖母用了饭,进屋歇息。韩邈才转过头,对弟弟道:“下午随我去拜见叔祖。”

  东京城里,能让他们叫“叔祖”的人,可只有一个。韩遐立刻紧张了起来:“需要我备些什么吗?”

  韩邈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必局促,只当家中长辈即可。”

  如今他跟韩琦的关系,可不同以往了。若是弟弟表现的太谨小慎微,反倒不好。

  韩遐也收到过兄长寄来的书信,知道其中原委,不由重重点了点头:“全听阿兄吩咐!”

  当天下午,两人就前往了宰相府。在门口递了帖,没等多长时间,就有管事笑着出迎,带两人入内。宰相府其实不比他们买的院子大多少,但是韩遐仍旧颇为紧张。这可是一手提拔了父亲的韩相公啊!若是他有哪处失态,岂不糟糕?

  然而真等到见了人,韩遐才发现兄长说的不错。韩相公待他们兄弟二人,真如家中长辈一般。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官威,还颇为亲切的问候了祖母的近况,让他们兄弟好好侍奉老人。

  等韩邈一一作答后,韩琦才转过头,对韩遐道:“你那行卷我已看过,解试应当无碍,礼部试却还不足。你今秋下场,若是能考过解试,便入太学读两年书吧,也好砮实学问。”

  听到这话,韩遐愣住了。太学如今不是声名不显吗?怎么过了解试,反倒要入太学?

  韩琦只一眼就看出了他心头疑惑,笑道:“太学乃是范文正草创,苏湖学风尚存,比旁的学府要强上不少。况且当今天子有意兴学,你自安心读书便是。”

  如今太学,乃是当年范仲淹改制而来,还有安定先生胡瑗推行“苏湖教法”,在庆历年间还是很出名的。但是庆历变法失败后,太学门庭又冷了下来,连校舍都不怎么齐全。但是这些,对于韩琦并不成问题。身为宰相,他自然知道天子力求革新的执念。那么继承范仲淹的遗志,改一改太学风貌,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阻挠。

  如今太学入学并不算难,过了解试后,有人举荐即可。若是真能赶上改制,太学里的学子,可是首先受益的人了。

  韩遐岂能听不懂这话里的意思,不由喜得起身拜道:“多谢叔祖!”

  这点小事对韩琦而言,又算得了什么?笑着让他起身,又宽慰了两句,韩琦才转头对韩邈道:“泉州的市舶司已然开设,景声那白糖生意,也可多些进项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