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受闲气兄长撑腰(1 / 2)





  刘悦薇想着外头人多, 连忙挣扎开来,“三郎。”

  郑颂贤理智回归,紧紧抱着她,把脸埋在她的头发里, 平复着急促的呼吸。过了一会子, 他终于平静下来,低头看着她, “你个坏丫头。”

  刘悦薇也有些不好意思, 双手放在他胸前,把玩着自己的手指, 小声辩解, “明明是三郎自己坏。”

  郑颂贤捏了捏她的脸,“好,是我坏。那, 薇儿喜不喜欢我坏?“

  刘悦薇抬起眼帘,瞟了他一眼, “呸,我才不喜欢呢。”

  郑颂贤哈哈笑了,帮她整理好衣裳,检查了她的头发, 把步摇重新插戴好, “咱们去你家吧, 庞师兄那边,有晗珺和蓁丫头, 不用咱们操心。”

  刘悦薇点头, “好。”

  两个人一起手牵手出了门, 门楼里的张妈妈眯着眼睛笑, “咱们二姑娘真有福气。”

  云锦点头,“可不就是。”

  张妈妈看了她一眼,“你也是个巧丫头。”

  云锦嘿嘿笑了,“妈妈过奖了。”

  刘悦薇让云锦和招财在这边守着,并嘱咐他们晌午要记得去饭铺子里取饭。交代好了事情,二人一起出门往家里走去。

  郑颂贤见路上人多,一直把她护在一边,时刻警惕着。一路小心翼翼,终于到了家。

  晌午,刘文谦不在家里,魏氏让人开了席面,带着一群孩子们玩耍。

  刘悦薇的作坊开张,一天都热闹的很。直等到夜深,她独自回房,把今日的事情捋了一遍,然后高兴地进入了梦乡。

  郑家那边,夜里,郑太太和郑老爷说话。

  “官人,刘兄弟的盐铺子要开起来了。”

  郑老爷嗯了一声,“娘子不用担心,应该是无大碍的。”

  郑太太小声问道,“官人,刘兄弟给咱们两成利,会不会太多了?”

  郑老爷摸了摸胡须,“目前青州都是这个惯例,咱们若不收,他要不安了。收下吧,以后分家时,咱们私底下多贴补老三一些。再说了,老三读书的路还长着呢,多的是花钱的地方。”

  郑太太点点头,“我和官人商议个事情。”

  郑老爷问,“何事?”

  郑太太道,“官人,咱们家的宅子太小了。等老三一成亲,老大老二再添几个孩子,真要住不下了。还有,官人看是不是给老三买个书童?官人为了打磨他的性子,这由头是好的。但不是我自夸,老三哪点不好?就算给他再多仆人,他也不会懒散的。我看吴先生那里的学生,虽然不让带书童进去,但谁没两个小厮呢,也就咱们老三,万事都要自己动手,缺两张纸还得自己拐两条街去买。”

  郑老爷想了想,“买宅子的事儿,娘子做主就好。只一样,不要太大,避免张扬,只要能住得下咱们一家子就行。再有,买了新宅子,也要多添几个下人。不光要给老三添书童,老大老二都添个随从,媳妇们加个丫头,女儿身边再多一个丫头也使得。”

  郑太太点头,“我晓得了,官人放心吧。还有,这些年刘兄弟总是往咱们家送银子,我这心里怪过意不去的。”

  郑老爷拍拍她的手,“娘子莫要担忧,我在衙门里盯紧些,没人会去找刘兄弟的麻烦,让他太太平平的挣银子。这也是一箭双雕的事情,我们照着规矩拿盐引,按照衙门的定价卖盐,并不曾坑害百姓,也没贪朝廷一文钱,这钱干净,娘子莫怕。”

  郑太太舒了口气,“官人别笑话我,我以前哪里见过这么多银子呢。我听弟妹说,等这一批盐引回本了,咱们能分好几万银子呢。天爷,我要那么多银子做甚呢。”

  郑老爷笑,“娘子别怕,以后这青州府的太太奶奶们出去做好事,娘子也跟着去施粥舍米。我原不想把刘兄弟拉进来的,但从知府往下,个个都在盐场里伸了手,我一个人袖手旁观,旁人如何放心。”

  郑太太再三叮嘱,“官人,那些徇私枉法的事情,千万不能干。”

  两口子絮絮叨叨说了好久才歇下。

  第二日,郑太太雷厉风行,立刻看好了一处四进宅院,也分三路,和刘家宅子大小差不多。在青州一众官员当中,不算打眼。

  宅子看好了,郑太太付了钱,过了手续,但搬家还得再等等呢。她又立刻带着两个儿媳妇买了十几个下人,郑颂贤分到一个书童,才十一岁。

  郑颂贤给书童取了个名,叫聿竹。从此,聿竹每天跟在郑颂贤身后,一些小事情,终于有人帮他打理了,他节省出了许多时间。

  郑晗珺才得了个丫头,就接到陆通判家二姑娘的帖子,请大家去她家玩耍。

  郑晗珺带着两个丫头一起去了,她年纪小,众人也都肯照顾她。一屋子小姐们,知府家的、同知家的、推官家的、知事照磨校检书吏家的,众人按父亲品级不同,分主次一起坐在陆通判家的大花园子里。

  冯知府是京城人氏,其妻顾氏生有二子一女,长子在京城祖父母身边,次子为了读书,也送回京城去了,唯一的女儿冯三姑娘已经出嫁,顾氏身边一个亲生的孩子都没有。

  嫡出的不在,庶出的就要充老大了。冯四姑娘前头一个嫡姐两个庶姐,都已经出阁嫁人,她是家里的老大,今日,她坐了上席。

  按理来说,官宦人家的小姐们交际,嫡出有嫡出的圈子,庶出有庶出的圈子。但冯知府个不要脸的硬把冯四姑娘记在顾氏名下充作嫡女,在青州府这个地方,他是老大,谁家小姐宴请,敢不请她呢。你不请她,她又要去找她爹哭诉,到时候大家都难堪。

  冯四姑娘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上席,俯视众女,眉目间流露出一丝得意。你们是嫡出又怎么样,还不要给我行礼。

  陆二姑娘是主人,客气地带着大家一起玩耍,赏花、作画、连诗,好不热闹。

  最后一轮是吹乐器,这个是郑晗珺的短处。一来她年纪还小,要说能吹出什么绕梁三日的绝妙之曲,那才叫有鬼了。二来郑家发达不久,她学的更多的还是诗书,于音律上头就差了一些。

  这也无妨,在坐的小姐们,谁还能样样都出色不成,有个样子就成。

  郑晗珺拿出自己的小短笛,吹了一曲牧羊曲,轻快活泼,正适合她这个年纪,众人都跟着叫好。

  然而,人群中传来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声音,“晗珺妹妹这吹笛子的工夫可比往常差了些,要我说呀,以后少跟那些不上台面的人一起数银子打算盘,让那些声音污了耳朵,妹妹以后怕再难有进益了。”

  场面顿时尴尬了起来,谁都听出来冯四姑娘在讽刺郑家定了个商家女做儿媳妇。但郑刘两家的事情,满青州府谁不知道,落难之交,不离不弃,刘老爷一个行商之人能行此义举,多少读书人都赞叹一声有风骨,自然不会有人去嘲笑郑家这个儿媳妇门第不够了。

  冯四姑娘这样做,把陆二姑娘气坏了。她办宴会,冯四姑娘却来砸场子。这个小心眼子,不知道哪里又气儿不顺,欺负人家一个小姑娘,还讽刺人家家里人,这也是知府家的姑娘,简直就是没娘教养,小妇养的,就是上不得台面!

  陆二姑娘见郑晗珺含起了脸,赶紧过来解围,“我倒觉得珺妹妹这曲子不错,这百人有百爱,冯姐姐可能喜欢那些更高雅的,我这等俗人,就喜欢听这轻快的曲子,你们说可对?”

  旁边立刻有人附和,帮着打哈哈,把尴尬盖过去。

  陆二姑娘给郑晗珺抓了一把果子,倒了一杯花茶,“珺妹妹小小年纪能有这水平,比我强多了,咱们再多加把劲,就能赶上冯姐姐了。”

  这话说的十分有水平,既抬了冯四姑娘,又夸了郑晗珺,完全不失主人家的风范,轻轻松松化解了一场尴尬。

  郑晗珺是个懂事的好姑娘,她大哥在陆通判手下做事呢,陆二姑娘这样帮她找场子,她自然要给脸面。

  她假装不好意思,“真的吗?陆姐姐,我知道自己于音律上头不大通,跟姐姐们没法比,以后还请姐姐们多教教我呢。姐姐家的花茶真好喝,用什么做的?能不能给我一点?”

  她年纪小,撒娇卖乖也无妨,陆二姑娘捏了捏她的脸蛋,“好好好,等你走的时候,我给你包上一包,保管够你喝半年。”

  众人都笑了起来,冯四姑娘轻笑一声,满脸不屑地撇过脸。

  后面整个聚会中,郑晗珺一直笑盈盈的,该吃吃该喝喝,如往常一样欢快活泼。

  但她毕竟只是个十岁的小姑娘,被人当众讽刺,怎么能毫无芥蒂。郑晗珺在陆家忍了一天,回家后就忍不住哭了。

  郑太太知道后,心疼的把女儿搂在怀里安慰了半天,小声痛骂,“小妇养的,心眼子比针尖儿还小,你要是好,能被人退了婚事?呸!”

  唐氏也帮着安慰小姑子,何氏跟着骂,“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,原来冯三姑娘在的时候,她哪里敢这样妖妖调调。如今嫡姐不在了,你要充老大,也要有个老大的样子,连个十岁的小姑娘都不放过,真是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。”

  郑颂贤夜里回来后听说后,十分生气,给妹妹作揖,“都是我不好,我把段姨娘的亲外甥打了,这冯四姑娘就来找妹妹的麻烦。妹妹别生气,冯四姑娘被退了婚事,估计有些神神叨叨,妹妹权当被狗咬了一口,不要跟狗计较。”

  郑晗珺被她哥逗笑了,“三哥真是,你是读书人,怎能说脏话。”

  郑颂贤见妹妹笑了,终于放下心来,但心里仍旧咽不下这口气。郑太太生了三哥儿子才得了这个女儿,一家人虽然不惯她,也是当成心肝肉养大的,被冯四姑娘这样欺负了,郑家人心里都不大高兴。

  郑老爷只叹了口气,孩子们之间的一点口角,他也不能为了这个去找冯知府,未免小题大作。郑颂贤把马大哈打了一顿,冯知府也没说他一个字。

  魏氏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,当即气得在家里把段姨娘母女臭骂了一顿。骂完后立刻带着刘悦薇一起,去银楼里花了二百多两银子给郑晗珺买了个金项圈,又从家里铺子拿了几匹好料子,添上许多吃食,去郑家看望郑晗珺。

  郑太太亲自迎接她们母女,“什么风,把弟妹吹来了。”

  魏氏先带着女儿给郑太太请安,郑太太带着她们母女往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