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3节(1 / 2)





  四盘素菜, 清汤寡水,看着就觉得没滋没味的,至于炒鸡蛋,先不说叶灵灵不吃鸡蛋, 就算她喜欢吃,估计也没有她的份;

  至于那盘炒肉,叶灵灵更不敢吃,不是因为叶奶奶厨艺不好炒的不好吃,也不是因为叶灵灵不爱吃肉爱吃素, 因为她知道这个肉是谁的!

  叶爸叶妈过年杀猪, 因为家里有杂货铺, 里面有肉食,所以家里的猪肉基本上都没吃,全都送给亲友了, 叶奶奶家就得了一大块,知道这肉是谁的呀?

  是他们家大花的!

  叶灵灵原本是不想去看杀猪,太血腥了,有啥好看的,她也知道自己胆子小,不适合看这种血腥的场面,所以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去,结果被五哥硬是拉了过去。

  结果看了之后,晚上吓得不敢睡,连续做了半个月的噩梦,她心里面非常恐惧,看到大花死不瞑目的眼神,叶灵灵就想到了自己,当初她幸运的穿越成了叶家的小女儿,如果很不幸的,穿越成大花,结局是什么,她已经看过了,叶灵灵自己吓自己,晚上天天做噩梦,老是梦见自己变成那头猪,直到后来时间过去很久,她才缓过来……

  虽然人是缓过来了,但是看到猪肉,尤其是大花的,叶灵灵还是不敢下筷子,总觉得大花在天上看着她呢!

  桌上的六份菜,感觉比较好吃的就是那碟咸菜,这个咸菜还是妈妈做好,送给爷爷奶奶的,叶妈妈做咸菜的手艺非常好,估计也就咸菜可以吃,其他的菜看卖相,就没胃口。

  还没等众人拿筷子,外面就传来了喧闹声,叶奶奶放下筷子,准备出去看看,还没走到门口就被堵住了。

  堵在门口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太太的三儿子,三儿媳,叶老三扶着媳妇,笑眯眯地跟老太太打招呼“妈,俺听人说二哥家的几个小侄子过来了,俺特意过来瞧瞧。”

  说完也不等老太太回话,扶着媳妇就挤进了屋里面,然后往桌子上一瞧,哟!今天的饭菜可真丰盛,六个菜呢,有蛋有肉,这可比他们家里的伙食好多了。

  他就说他妈偏心,平时要是他来了,从来也没见过他妈给他炒这么多菜,等叶老三看到锅里的浓浓的大米粥,眼睛都红了,他过年都没吃上一碗大米粥,他妈倒好,不年不节的给几个小崽子熬大米粥吃,这偏心偏到天上去了,他都怀疑他是妈亲生的吗?不会在外面捡来的吧!

  叶老三也不跟老太太客气,扶着媳妇直接坐到位置上,然后先给媳妇盛了一碗,又给自己装了一碗饭,然后找了个板凳坐下,坐下之后还客气的跟老太太说“妈,你站在门口干嘛呀,赶紧过来吃饭,今天可是做了大米粥,还有猪肉,有鸡蛋,俺过年的时候吃的都没这顿好。”

  老太太看着二皮脸的三儿子,又看一下挺着大肚子的三儿媳妇,人都坐下了,老太太也没狠心到把人撵走,不过老太太不是好欺负的,她听出了三儿子的话中的意思,没好气地瞪了他一下,说到“你过年的时候没吃大米粥,还怨到俺身上来了,今天做米粥用的米,可不是俺家的,这是你二哥家里,带过来的大米,你想吃大米粥,回家拿米过来,俺做给你吃。”

  叶三叔听了老太太的话,尴尬地笑了笑,他原以为这大米是老太太收起来,特地拿出来给孙子吃的,没想到是二哥家的,他就说了他经常来老太太家里,从没见过老太太家里有大米。原以为藏的好,没想到根本就不是老太太家的,而是二哥家的。

  叶三叔陪着笑脸说道“俺也没说啥呀,俺就夸这饭菜好呢,没别的意思,平时可看不到这么好的饭,也看不到鸡蛋猪肉啥的。”

  叶奶奶听了冷笑一声,特地说道“那俺跟你说说,家里的猪肉是哪里来的,家里的猪肉是老二家送的,过年的时候老二给俺送了20斤的肥肉,你跟老大家,俺可啥都没见到,你要是送20斤猪肉过来,你上俺家,俺也炒肉给你吃,现在吃着你二哥家猪肉,还唧唧歪歪,不想吃赶紧回去。”

  叶老三缺点众多,但是有一个比别人强的地方,就是脸皮厚,虽然被老太太怼了一顿,但是他跟没事人似的,他还外面笑容的跟老太太说“俺家没养猪,要是养猪了,别说是20斤猪肉,就是200斤,只要家里有,俺也给你送过来,妈,别说别的了,再说菜可就凉了,赶紧坐下吃吧。”闻着米粥的香味,还有猪肉的香味,叶老三的肚子早就在敲鼓了,他可没心思再跟老太太搬扯,还是赶紧吃饭吧,吃到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。

  结果叶老三刚拿起筷子,门口又来了一家子,不用看,肯定就是叶大伯一家了,现在是吃午饭的时间,平常人谁会在吃饭的时候,来别人家串门,人家吃饭的时候你上门,你是叫人家留你吃饭呢?还是不留呢?

  叶老大在家,听说老二家的几个孩子过来了,不过几个孩子背着竹篓,据说背了不少吃的,他听了也没打算跟过来,可后来又听说叶老三夫妻也上门了,还是空手过去的,叶老大听了还没什么,叶大嫂听了就急了,凭啥老三,老二家上门吃饭,他们一家人在家喝稀粥,连忙催着丈夫跟她一起过来,叶大嫂因为怀了孩子,据他所说,还是一个男孩,因为未出生的儿子,叶老大现在对媳妇是言听计从。

  叶奶奶看到老大家拖家带口的都过来了,脸色不好看,可看到大儿媳挺着大肚子,勉强地问候了一声“老大来啦。”老太太做了八个人的饭菜,结果三儿子家来了两个,这边大儿子家又来了六口子,她做得那点饭菜哪够吃的。

  叶大嫂仗着肚子里的儿子,早就已经不悚婆婆了,她看了一圈,笑眯眯的说道“人都在呀,看来俺们来的有点迟了,差点就赶不上吃饭,妈也是的!家里做了好菜,也不喊俺们过来尝尝。”

  叶老大站在媳妇后面,看了屋内,就问道“妈,爸人怎么不在 ?”

  叶奶奶看着老实的大儿子,叹了口气,说道“你爸今天不在家,估计要等晚上才回来。”儿子太奸猾了,像老三那样她也愁,可儿子太老实了,叶奶奶更愁,还好老二没让她犯愁。

  又来了六人,这桌子就有点坐不下了,叶灵灵就被挤下了座位,最后站在自己哥哥旁边吃,以前她可能会很不开心,现在她都无所谓了,赶紧吃两口回自己家吧,饭菜不可口,桌上的人你争我抢的,叶灵灵更没胃口了,匆匆忙忙喝了一碗米粥,就说吃“俺吃饱了。”

  叶灵灵吃完饭,就跑到一边玩,可桌子上却是刀光剑影。

  桌子上有两个孕妇,分别是大伯娘,三婶。

  大伯娘见三弟妹一直夹肉吃,就皮笑肉不笑的劝道“三弟妹,别光吃肉呀,多吃点萝卜,白菜,孩子生出来皮肤才更水灵,光吃肉可不成。”说着,大伯娘夹了一大筷子的大白菜,放到三婶的碗里,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三婶,看她怎么把这一堆大白菜吃下去。

  三婶自认为是一个文化人,犯不着跟一个村妇计较,不然就是有失身分,她给丈夫去了一个眼神,叶老三立马伸筷子把媳妇碗里的大白菜全都夹了过去,然后笑嘻嘻地跟叶大嫂说“谢谢大嫂,知道俺爱吃大白菜,就跟俺夹了这么多,大嫂你别光顾着吃鸡蛋,多吃点萝卜。”

  叶老三说完,给媳妇去了一个眼神,他做小叔子的不好给嫂子夹菜,这时候就轮到媳妇上了,叶三婶看到丈夫的眼神,立马给叶大嫂夹了一大筷子的萝卜。

  叶大嫂看着碗里的一大堆萝卜,吃了一冬天的萝卜,现在谁还想吃萝卜,天天吃,她都快吃吐了,于是叶大嫂学她三弟妹那样,给丈夫去了一个眼神,示意丈夫帮她把碗里的萝卜吃掉,结果,作为老实人叶大伯,根本就没学会“看人眼色”这种高级技能,然后叶大嫂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丈夫,又把视线转移到是个女儿身上,结果四个闺女,在家天天红薯汤吃多了,第一次吃的大米粥,吃的根本停不下来,哪有时间看妈妈的眼色,叶大嫂看着吃的喷香的丈夫,闺女,气得她肝疼,一群没有眼色的东西,真是气死她了!

  看着叶大嫂那不停变换的脸色,叶老三跟媳妇偷偷对视一眼,两人心照不宣地露出一个微笑,好像在说:小样,跟俺们斗,活该!

  最后一句,是叶灵灵自己脑补。

  第89章 闹春荒

  晚上, 叶爸叶妈把孩子接回家, 叶妈做好饭后, 喊了一声“吃饭啦!”

  兄妹几个中午没吃饱饭,肚子早就咕咕叫了, 听到妈妈喊吃饭, 一个个连蹦带跳往屋里跑。

  叶灵灵看了, 嘿嘿一笑,还好她聪明,早早的坐在屋里等吃饭, 她中午就喝了一碗米粥, 肚子早就饿了,实在没精神跟哥哥们一起玩,就呆在屋内等开饭,叶妈叫人吃饭, 她可是第一个上桌的,可惜没人给她发小红花。

  等全都上了桌,众人闻着香喷喷的米粥,以及炖肘子的肉香味,一个个都觉得肚子要造反, 饿的不行……

  叶爸一声“开饭!”

  几个孩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。

  叶爸叶妈见了, 就纳闷了, 咋就饿成这样,难不成中午没吃饱,看看桌上七个孩子, 就连平时吃饭慢吞吞的小六,这会儿也捧着碗咕噜咕噜地喝着米粥,看模样是饿坏了。

  叶妈心里暗戳戳的想,莫不是婆婆没给孩子吃饱,她心里虽然这么怀疑,却不会直接问出来,她要是问出来了,她就是怀疑婆婆藏私,故意不给孩子吃饱饭,就是挑拨婆婆跟丈夫的母子关系,叶妈很有生活智慧,在丈夫面前她永远都是——孝顺父母,从不说婆婆一句不是。

  其实不用问,叶妈也看出来了,看几个孩子吃饭这架势,中午肯定没吃饱。

  叶妈就心疼了,他家孩子平时还没怎么挨过饿呢,谁知道今天带了那么多粮食去老宅,居然把孩子饿成这样,叶妈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再也不托婆婆照顾孩子了,看婆婆把孩子照顾成这样,几个孩子一个个跟个饿死鬼似的。

  叶妈不好意思问孩子为啥饿成这样,叶爸爸没啥不好意思的,他看向最老实的大儿子,就问道“大娃,你们中午在奶奶家吃饭,怎么没吃饱吗?”

  叶大娃还没出声,就被小五抢了先,叶小五最委屈,在奶奶家吃饭,没吃饱不说,桌子上炒的猪肉跟鸡蛋,他还没怎么吃,就没有了,听到爸爸问话,总算有个地方诉苦了,叶小五立马开始跟爸爸告状。

  “俺们中午去奶奶家吃饭,奶奶做好饭,俺们刚要吃饭,三叔跟三婶来了,后来大伯跟大伯娘也来了,大伯家的四个姐姐也来了,来了好多人,把妹妹座位都抢了,俺刚喝完一碗粥,锅里的粥就没了,桌子上的菜,俺都没吃到,鸡蛋跟猪肉都被大伯娘,三婶吃完了,就连大白菜跟土豆也被抢完了,俺只吃到萝卜跟咸菜,俺都没吃饱,俺下次再也不去奶奶家吃饭了,俺抢不过三叔他们。”

  叶爸把听儿子这么说,没吭声,跟儿子抢饭吃的是他亲兄弟,亲侄女,他能怎么办,只能把事情糊弄过去,不能让孩子钻了牛角尖,跟叔叔伯伯生了嫌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