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5节(1 / 2)





  一听到叶妈妈说娶媳妇,生孙孙,叶小三,叶小四,叶小五三兄弟就噤若寒蝉,就怕叶妈妈注意到他们;

  上个月,叶妈妈看好的儿媳妇人选,大王庄的王小丫,跟人定亲了,叶妈妈气的晚饭都没吃,她怕小王庄的跟赵家村的,那两个姑娘再一次,被外人抢了先,就把主意打到,叶小三、叶小四、叶小五身上;

  三个大孩子在部队不回来,叶妈妈拿他们没办法,就想越过三个大孩子,给家里三个小的先定亲,叶小三、叶小四、叶小五自然是抵死不从,叶小三一口咬定,大哥、二哥、毅哥这三哥哥哥没娶亲,做弟弟的绝对不能越过他们;

  叶小四也放出话,等前头四个哥哥亲事都办好了,他再考虑自己的;

  叶小五更滑头,他最小,只要躲在两个哥哥的身后,根本感觉不到什么压力。

  叶小六拿着哥哥的信看了起来,耳朵自动屏蔽叶妈妈的唠叨。

  第一场雪过后,叶小六的缝纫机,就被叶爸叶妈搬回来了,随着缝纫机一块搬回来的,还有布料跟棉花;

  先做爷爷奶奶,姥姥姥爷的棉衣棉裤,接下来做,部队里三个哥哥的棉衣,最后再做自家的;

  叶小六做衣服,叶妈妈也没闲着,叶妈妈正在做棉鞋,哥哥在部队训练,特别费鞋,家里做的千层底跟泡沫底都不耐磨,叶妈妈没办法,在鞋底又加了一层橡胶皮,这样鞋子倒是耐穿了。

  忙了十多天,才把哥哥的棉衣棉鞋赶出来,大哥说他们今年不回来过年,叶妈妈虽然嘴上埋怨孩子,可是看她的行为……

  北方天气冷,西北的天气更冷,温度低的时候,零下十几度,不过温度这么低,也有一样好处,那就是食物耐储存,这么低的温度,有些吃的放上几个月都不会坏掉,叶妈妈这几日在家里,忙着给哥哥做吃的;

  咸味锅巴,辣味锅巴,这些锅巴都是用油炸出来的;

  叶妈妈跟别人换了鸭蛋、鹅蛋,做了许多的咸鸭蛋、咸鹅蛋、咸鸡蛋;

  又做了糖果子,肉圆子许多吃的,最后还从杂货铺买了许多糕点,烧鹅,烤鸭,小鱼干;

  吃的有多少呢?

  去邮局寄东西的时候,叶三一个人拿不完,叶小四,叶小五帮着一起,才把所有东西拿完。

  叶小六看了咋舌,她说到“妈妈,你准备的东西也太多了吧,哥哥在部队,有国家管他们吃穿呢!”

  叶妈妈一点都不觉得多,这些东西看着挺多的,可是这不是一个孩子的,是三个孩子的,把这行李分成三份,也就没多少了;

  再说孩子住在部队里,衣服鞋子还好说,这些吃的寄过去,他们家孩子还不知道能吃上多少,哪怕几个孩子从来不说,叶妈也想得到,她给孩子寄过去的食物,大娃他们肯定会分给战友;

  叶妈到没有舍不得,这次她特意给孩子寄过去那么多吃的,就是给孩子的战友准备了一份;

  在叶妈妈心里,这战友跟别人不一样,关键时刻拉上一把,那可是能救命的,叶妈妈巴不得几个孩子在部队大方一些,跟战友搞好关系,最好跟首长、队长啥的,都搞好关系。

  冬天,叶小六在家除了做衣服,就是忙事业;

  她打算以后以写作为生,作家这个职业,听着就很浪漫;

  叶小六早在四年前,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,她瞒着家里人,偷偷的给报社寄稿,这年头流行现代诗,叶小六觉得自己是一个唯美的浪漫主义诗人,她把自己写下的现代诗,寄给报社,然后……

  没有什么然后了,所有的信件,全都是一去不复返!

  叶小六并不气馁,没回信,不一定是她写的不好,有可能是她的信在途中被弄丢了;

  也有可能,是编辑太忙,还没来得及看她的作品;

  更有可能,报社给她写了回信,只是信还在途中,用不了多久,她就会收到的。

  叶小六不知道,这个年头,报社是怎么算稿费的,寄给报社的现代诗,全都是叶小六精心挑选的,通篇都是赞美社会主义好,讴歌祖国。

  叶小六脑袋很清醒,现在这个年头,可称不上是言论自由,她要是胡写一通,不小心犯了忌讳,坑的可不只是自己,她将成为坑爹坑妈坑哥哥的典范。

  叶小六没有哥哥那么聪明,但是她胆小,特别特别的胆小,这既是她的缺点,又勉强算得上是一个优点;

  别看她在家里面,在爸爸妈妈面前,在几个哥哥面前,在几个小伙伴面前,表现得活泼开朗,伶牙俐齿的;

  她在陌生人面前,她就是一个安静的,腼腆的,特别容易害羞的小女孩,她很少在陌生人面前开口,叶小六几乎从不跟陌生人说话,她在熟悉的朋友亲人面前能侃侃而谈,可是面对陌生人,她就特别胆怯,不知道怎么开口跟人家说话。

  这还是陌生人,叶小六在面对老师,警察,医生,或者像杨红心同学,她表现的更怂,大气都不敢喘一口,看到就想绕路,上天保佑,这辈子不要再让她遇见杨红心同学了。

  叶小六如此胆小,也算是少见了,不过她太胆小,在外面不怎么说话,在这个年代倒是好事,不然,以叶小六废话叨叨,又百无禁忌的,说不定哪天就闯祸了。

  第165章 上大学

  1970年6月27日, 中央批转《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关于招生(试点)的请示报告》,决定废除考试制度,“实行群众推荐、领导批准、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”, 招收工农兵学员,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。

  叶三时常去外面打听消息, 每次都会买报纸,他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, 很激动,大学停考四年了, 如今终于让他看到了恢复的希望。

  大学开始恢复招生, 不过不是考试选拔,而是推荐制;

  无论是考试,还是群众推荐,叶小三不在乎, 大学复招,让他看到了希望,他等了四年,沉寂的心, 终于有了波澜;

  叶小三拿着报纸,一路奔驰,回到家,他开心的大喊“爸爸妈妈,小四,小五, 小六,你们看,我拿了什么回来?”

  叶妈妈笑眯眯地问道“这么高兴,是不是在邮局找到了大娃的信件?”

  叶小三也没跟家人卖关子,他扬了扬手中的报纸,笑呵呵的说到“不是,我在邮局找过了,没有大哥的信,我这么高兴是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了好消息。”

  “三哥,很少看到你这么高兴,到底是什么好消息,让你这么开心?”

  他们家三哥少年老成,性格内敛,很少见到情绪外露,他这副喜形于色的模样,让叶小六忍不住出声调侃,另外她对三哥口中的好消息感到很好奇,到底是什么好消息,难不成是高考恢复,或是改革开放,亦或是大运动叫停?

  叶小六这话幸好没问出口,不然少不得被人调笑,想的挺美的!

  叶小三把手中的报纸递给父母,然后跟弟弟妹妹解释道“人民日报登的消息,大学将恢复招生,不过不是考试选拔,而是由群众推荐,领导批准,大学复审。”